供應鏈管理
供應商是雃博重要利害關係人之一,秉持「合作共生」的理念,持續維持供應鏈上下游夥伴的相互合作關係,並期望能與供應商夥伴共創永續價值,善盡企業社會責任。
雃博訂定「採購作業管理辦法」與「採購作業規範」作為供應商管理依據,包括供應商遴選的機制、供應商分類管理的準則及供應商評核的標準等。另外,雃博也將供應商進行分級,為了確保供應商提供的商品合規,更要求重要/高風險供應商需簽署品質協議書,以確保受嚴格法規管控的醫材產品品質皆能符合法規要求,並達到雃博要求的高品質產品。
為因應可能影響供應斷鏈和關鍵原物料不易取得的風險,雃博除了與供應商維持穩定的良好關係外,並隨時關注關鍵材料供應狀況及庫存水位的變化,同時針對長交期物料提供預估所需數量給供應商,以讓供應商協助進行適當供貨安排,以降低供料不足的風險。
供應商類型
雃博依供應商屬性分為4類:

在地採購
雃博在供應商的選擇上,除了規格考量及供應來源的限制外,也盡可能提高在地化比例。常態性交易供應商中,於台灣在地的供應比例約93.8%。同時雃博也遵循國際法規與指引,RoHS(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Directive_有害物質限用指令)、REACH(Regulation on the Registration,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_化學品註冊、評估、許可與限制);在零件、材料的選用過程,要求廠商須通過相關的檢測、並檢附證明或簽署切結,除了避免對使用者產生危害,也降低對環境的影響。

-
合格供應商篩選及簽署保密文件
搜尋符合需求的廠商後,將從MEQCD的多面向進行評鑑(M_管理、E_環境、Q_品質、C_成本、D_交期),依據評分結果,篩選出合格供應商。同時依4類不同供應商類型要求簽署保密合約及品質協議、有害物質不使用切結書(A類供應商)。 -
供應商評比、評鑑及改善
評比:成為合格供應商後,須每半年接受一次的評比,評比內容包括品質與交期。評比結果低於80分之廠商,雃博將要求廠商改進,提出矯正預防措施,若改善無效則會提報除名合格供應商。
定期評鑑:年度定期評鑑會選定目標、設定計畫後按月執行,目標遴選主要針對前述關鍵供應商(A類),有變更廠址、新增設備者次之。若評鑑結果不合格亦進入矯正預防流程,要求廠商改進,若改進無效則會提報除名合格供應商。2024年共分為5大類32個項目進行評鑑,共有25家廠商進行評鑑,全數廠商皆合格。
供應商永續評估
除了針對供應商的表現及能力進行管理,雃博於採購作業規範,陸續將供應商執行ESG的作為進行要求。 2024年起,訂定「供應商社會責任與商業道德聲明書」並針對近兩年有交易紀錄之供應商展開簽署作業,預計2025年達到95%供應商簽署。透過聲明書的簽署,以確保供應商能於健康安全、勞工與人權、環境保護及商業道德等方面遵守其標準,並且完全遵守經營所在國家/地區的法律和法規。
ESG評鑑項目與評分原則
透過供應商企業社會責任稽核表,由供應商自評在社會責任面向的實踐情形,同時雃博在實地評鑑時再進行覆評,並依具體實施成果給予評分,建立標準的審視機制。
- 評分項目:分為四個項目,包括健康與安全、勞工與人權、環境、商業道德。
- 評分說明:
5分:有完整流程及100%執行記錄
4分:約有80%流程,或執行約80%
3分:約有50%流程,或執行約50%
2分:約有30%流程,或執行約30%
1分:低於30%流程
0分:無任何流程及執行記錄
- 評級標準
異常改正措施
企業社會責任稽核表,依據評級在D級(70分以下含D級),及A類供應商在C級以下(含C級),將開立「異常改正行動單」並通知供應商回覆改正措施。覆評期限為3個月,期間仍可持續採購;若覆評結果仍不合格者,由採購單位主管於製造供應鏈月會提報決議是否除名或條件式列管。
推動永續供應鏈轉型
面對全球淨零轉型的趨勢,雃博積極響應政府計畫,於2024年起參與經濟部推動之「以大帶小製造業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」專案,並發揮企業影響力,主動召集4家供應商夥伴共同投入智慧化升級轉型行列。
透過專案資源,雃博與供應商夥伴以提升製程智慧化、資訊系統整合及透過智慧化達到低碳效益,以應對未來製造業數位轉型的趨勢需求。2024年,雃博及供應商夥伴完成智慧化診斷及初步轉型評估,並逐步汰換智慧化製造設備、資安防護系統、廠務監控智慧化系統等設備,藉以提升生產效率與資源運用最佳化,同時讓製程更節能。2025年,雃博也將持續與供應商夥伴攜手共進,透過智慧化升級打造更具韌性、高效且符合永續發展需求的供應鏈體系。